Step2-Redis源代码编译
# Step2-Redis源代码编译
在正式进入自动化集成、BOM 构建等高阶话题前,你必须真正理解组件自身的编译基础逻辑。Redis 作为最常见的内存数据库组件之一,其源码编译流程极其清晰,适合作为大数据组件编译的入门实战。
# 1. Redis 源码编译的基本命令
提示
Redis 源代码编译无需复杂依赖,核心命令就是 make
,适合初学者快速上手。
下图是我们本次演示环境的命令行操作全流程:
# 2. 源码包解压
首先,将官方的 redis 源码包(如 redis-7.4.0.tar.gz
)解压到指定目录。推荐用如下命令,便于后续打包与集成:
tar -zxvf 7.4.0.tar.gz -C .
1
提示
建议解压到当前目录,保证后续编译路径与包结构一致,方便集成与自动化。
解压后你会看到一个
redis-7.4.0
文件夹,如上图所示。
# 3. 执行 make 进行源码编译
进入解压出来的源码目录,直接执行 make
命令:
cd redis-7.4.0
make
1
2
2
如下图所示:
提示
Redis 的 make 过程通常较快,不需要手动安装其他依赖。如果有 C 编译相关错误,大概率与 GCC 或系统环境有关,可单独排查。
# 4. 编译结果与产物
待命令行无异常输出后,Redis 源码就已成功编译,产物会直接生成在源码目录下:
你可以看到可执行文件(如 redis-server
, redis-cli
等)已经生成。
# 5. 本节锚点
本节内容重点梳理了 Redis 源码包的解压和基础编译流程,这也是后续集成、自动化打包、BOM 文件描述等工作的基础。
敲黑板
务必牢记源码包解压后的顶级文件夹名称!如:redis-7.4.0
该目录名直接影响到后续 Bigtop 脚本、集成打包时的路径查找。如果搞错,将导致后续打包失败或找不到源码目录。
- 01
- bigtop-select 打包缺 compat 报错修复 deb07-16
- 02
- bigtop-select 打包缺 control 文件报错修复 deb07-16
- 03
- 首次编译-环境初始化 必装07-16